李丽嫱主任在看诊时,经常有家长焦虑询问抽动症用药问题:“吃药会变傻吗?”“影响长个子吗?”“会依赖吗?” 因过度担忧,部分家长拒绝用药,延误干预时机。
先明确:不是所有抽动症都要吃药,轻度靠干预就能缓解
家长易将 “抽动症” 与 “吃药” 绑定,实则抽动症分轻、中、重度,仅中重度需药物,轻度通过生活调整即可缓解。
什么是 “轻度抽动症”?
孩子偶尔眨眼、耸肩、清嗓子,频率低(一天几次),不影响学习、社交,无自卑焦虑,即属轻度。无需用药,做好 3 点即可:
规律作息:保证 9-10 小时睡眠,避免熬夜刷手机; 减少刺激:屏幕时间≤1 小时 / 天,避快节奏短视频、激烈游戏; 心理疏导:不指责抽动动作,多陪孩子做兴趣活动(画画、拼图),转移注意力。6 岁男孩小宇因偶尔眨眼,经调整作息(固定 8 点半睡)、增加户外活动,3 个月后症状消失,印证轻度干预的有效性。
展开剩余68%关键问题:中重度抽动症吃药,副作用真的可怕吗?
中重度抽动症(动作频繁、影响学习社交,或孩子因抽动自卑)需 “药物 + 行为训练”,家长担忧的副作用多轻微可控。
1. 常见副作用很轻,1-2 周多会缓解
常用药物常见副作用为 “轻微嗜睡、食欲下降、头晕”,多在用药初期(1-2 周)出现,身体适应后减轻或消失。若副作用持续,医生可调整方案:
食欲下降:将服药时间改至餐后,1 小时后加餐; 嗜睡:服药时间调整至睡前,兼顾助眠与避免影响白天活动。2. 不会影响智力和生长发育,定期监测即可
“吃药变傻”“影响长高” 是过度担忧。药物仅调节大脑异常神经递质,改善动作控制,不影响认知功能(智力),临床数据显示用药孩子智力与同龄儿无差异。
生长发育方面,每 3 个月监测身高体重,保证蛋白质(鸡蛋、瘦肉、牛奶)与维生素摄入,孩子可正常生长。10 岁男孩服用阿立哌唑 2 年,身高体重均在正常范围。
误区澄清:抽动症药物没有 “依赖性”,停药要遵医嘱
家长担心 “吃药停不下来、成瘾”,实则儿童抽动症药物无成瘾性,停药需依症状改善情况,关键是 “别自行停药”。
1. 停药有标准,症状稳定后可逐渐减量
孩子用药后症状稳定缓解 6 个月以上,无新增症状且不影响生活,医生会建议循序渐进减量:如每日 2 次减至 1 次,观察 1-2 个月无反弹再续减,直至停药。12 岁男孩小轩服可乐定贴片 1 年,经 “每周 2 次→每周 1 次→每两周 1 次” 减量,顺利停药且无波动。
2. 别自行停药,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症状反弹
部分家长见症状好转自行停药,易引发 “撤药反应”,致症状加重或新增动作。7 岁女孩服硫必利 1 个月后症状减轻,自行停药 3 天,出现眨眼、耸肩复发且新增甩头,需重新用药且剂量升高,警示遵医嘱的重要性。
家长该怎么做?和医生 “坦诚沟通”,制定个性化方案
面对用药,家长需与医生充分沟通,而非拒绝:
坦诚说担忧:告知医生对副作用的顾虑,医生会依孩子年龄、体重、症状选副作用最小的药物与剂量(如嗜睡孩子优先可乐定贴片); 定期复查:用药期间 1-2 个月复查 1 次,评估症状、监测身高体重及血常规、肝肾功能,出现副作用(头晕、食欲差)及时反馈,调整方案; 药物 + 行为训练结合:中重度需配合行为训练(如 “习惯逆转训练”,用缓慢眨眼替代频繁眨眼),9 岁男孩经此组合干预 3 个月,症状减 70%,停药后无反弹,说明训练对长期效果的重要性。最后提醒:抽动症用药是 “依症状选方案” 的科学决策,轻度靠干预,中重度靠 “药物 + 训练”,副作用可控、不影响智力与生长、无依赖性。别因恐惧耽误干预,与医生理性沟通,守护孩子健康。
发布于:北京市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